54所高校获得教育部备案,入选2017年新增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高校。视觉中国 资料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2017年新增推荐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予以备案的通知》,共有54所高校获得教育部备案,入选2017年新增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高校。这也是时隔六年后,教育部再次批准新增研究生推免高校。
此前,全国具有保研资格的大学为312所,基本是211大学或者各省排名前列的省属高校,此次新增研究生推免高校,使得不少地方重点高校的优秀学生也有了直接保研入名校读研的机会。对于这些高校及其师生来说,获得推免资格自然是喜大普奔,但于更多无法获得推免资格的高校学生来说,这却可能意味着考研之路更难了。
推免生制度是否公平一直以来有争议,站在不同的位置,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结论。对于学校来说,自然是要提高生源质量,希望招到学术基础更扎实、创新精神更强、综合素质更优秀的学生。推免生大多数来自于重点高校甚至本校,可能更符合学校和导师的要求。推免生更能保障生源的水平,而让优秀的人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就是一种公平。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力挺推免生制度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对更多无法获得推免资格的高校学生来说,推免生制度却意味着不公平。统考生与推免生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因此而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又是由高考考进了那所学校所决定的。很多考生高考时与名校失之交臂,就指望着通过考研,实现名校梦。如果推免生比例不断扩大,甚至一些名校、一些专业的推免生比例达到80%乃至于100%时,这些考生改变“出身”的机会更加渺茫。难道错过了高考的机会,后面再努力,也都无路可走吗?
也有人认为,那些获得推免生资格的学生,大都是学校里的佼佼者,他们的学术水平更高、综合素质更强,只不过因为没有参加全国研究生统考,没有机会将水平体现在研究生考试的分数上罢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高校对推免生资格的认定,不少是简单的行政操作,本科期间内的考试成绩在决定能否获得推免生资格时权重较高。此外,推免生比例过高也会让一些高校把大多数名额都给了本校生,由此造成的 “近亲繁殖”其实并不利于专业建设和学术发展。这些其实都违背了研究生招生对生源素质的要求。
统考的方式,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考试能力,却忽视了其学术训练、科研能力、实际经验的考察,固然有其弊端。很多名校更青睐于推免生的理由正是统考的分数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与统考相比,推免生制度所代表的则是一种多元评价方式,能以更科学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科学的评价方式,不是让统考生给推免生让路,进而剥夺一些人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机会的理由。
推免生制度公平与否的共识之所以难以达成,最大症结可能在于,在当前推免生制度下,学生能否获得推免资格,更多取决于他所上大学的层次和等级,而不是他自身的努力、优秀程度。而哪些学校可以获得推免资格,哪些学校没有推免资格,很大程度上又是由行政主导的,这造成了不同高校及其学生之间的不公平竞争,也加剧了学历歧视。
有人认为争论推免生制度是水平与公平之争,但水平与公平并不是绝然对立的。如果当前的研究生统考制度无法满足高校选拔优秀研究生的要求,那么应该做的是改革考试方式,公平对待每个学校的学生,用更科学方式来筛选出有水平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