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 详细信息

就业率屡被质疑缘于不接地气

2011/6/14 15:21:00    【 】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多家网络论坛近期频现高校毕业生“被就业”问题的曝光帖。发帖网民多称,自己所在的高校为“刷高”就业率,无论是否就业都要求学生尽快寻找公司签订三方就业协议,并要求“先签就业协议,再拿毕业证书”,否则就不予毕业。

  就业率造假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尽管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0.7%,但是太多的事实告诉我们:不少学生就是“被就业”的。

  其实,就业率本身就不是一个十分清晰的概念。不仅到机关企事业单位上班叫就业,考研、开店也叫就业。还有学生为了积累工作经验,被迫“零工资”就业。更有不少学校挟毕业证发放大权以令就业率,逼迫学生上交子虚乌有的“就业协议书”,或者报告学生已经自主创业。就业率造假不仅损害了毕业生利益,破坏了学校形象,而且干扰正常的招生就业秩序、误导国家招生就业政策的改革、调整。

  但是,让高校不在就业率上动脑筋,还真有些勉为其难。教育部一方面对就业率造假“一票否决”,另一方面又加大高校教学评估中的就业率权重,就业率低的专业面临少招、甚至停招的危险。对外宣传就业率下降,学校的声誉也会受到影响,造成招生困难。这显然不是学校希望看到的。就业率造假被否决,就业率低就停招,这让就业情况不理想的学校如何是好?在生存重压下,学校在就业率造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就业率成为数字游戏并不奇怪。

  大学培养人才不同于工厂加工产品。相关部门不能完全以就业率来评估大学办学水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反映出就业市场结构失衡的矛盾。正如有教育专家所言,“现在不是大学生太多了,而是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严重的失衡。由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梯级转移的滞后,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就业情况不理想,并非都是专业设置不合理,还与产业结构配置不合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有关。就业供求关系本是一个动态概念,产业结构有一个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今年就业不理想的专业,不意味着明年、后年“滞销”。

  人社部、教育部照本宣科,依据高校上报的数据公布就业率,或许只是例行公事。但是人社部、教育部不能让满天飞的“被就业”网帖成为沉没的声音,躺在就业率上沾沾自喜。对此,人社部要完善就业率统计机制,教育部要完善高校办学评估机制。同时加强社会监督,刹住就业造假歪风,为毕业生营造真实、公正的就业环境,让虚浮的就业率慢慢接上地气。

院校推荐
欢迎考生家长进入院校推荐查询咨询各类院校,为考生准确填报院校录取志愿作准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