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 详细信息

别让软技能成为“软肋”

2012/6/27 17:45:00    【 】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这是毋庸置疑的。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核心体现在硬技能和软技能两个方面,与职业岗位技能相关的技能称之为硬技能,而体现在专业技能之外的职业素质及职业通用能力则称之为软技能。其中,职业素质主要指人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习惯,职业通用能力主要指沟通表达、协调合作、学习创新、适应控制、分析应对等能力的综合表现。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许多用人单位已经把软技能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软技能更加强调适应社会的能力,要求所选择的人才不是仅仅受过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工具人,而是拥有完整人格、实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技能与品行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一些职业院校学生硬技能不硬、软技能太软、非技能要素和非智力因素太弱,不能被社会与企业接纳与认同,软技能不足成为这些学生未来发展的“软肋”。让我们思考一个现实问题:学校推荐就业,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坚持、擅自离职?这不是技能问题,而是身心两方面的问题。

  一些学生不了解社会,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缺少吃苦精神,缺乏意志品质,为人处事能力弱,职业岗位适应能力较差,这与平时学校缺乏这方面教育与训练有一定关系,而这些往往是企业所看重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等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员工的发展。技能可以短时间速成,但素质的养成需要时间积淀。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技术的不断产生,技能被不断地要求更新,而让学生能快速掌握新技术的,恰恰不是单纯专业课程的培养,而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结合社会热点,挖掘鲜活素材,采用恰当方法,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文化课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专业课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

  硬技能是敲门砖,培养学生的硬技能只是保障学生在技术技能起点上获得先机,具备岗位就业的“看家本领”。但只重视硬技能培养乃短视行为,提高软技能才能提高就业适应能力、竞争力,拓宽发展空间。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要做到软技能不软、硬技能过硬,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作者系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督导室主任 张允志)

《中国教育报》2012年6月20日第5版

 

院校推荐
欢迎考生家长进入院校推荐查询咨询各类院校,为考生准确填报院校录取志愿作准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