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 详细信息

北大中文系教授:莫言的想象力对儿童有启发

2012/10/18 14:37:00    【 】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久,莫言的作品就有望入选高中语文“教材”?这一消息经几家教育出版社证实后,引发社会议论,焦点集中在语文教材编写到底该不该“跟风”、普通中学生是否读得懂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等方面。

  跟诺奖“凑热闹”巧合但非“盲目追捧”

  “泛着青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像金色的羊毛……”这是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红萝卜第一次出现时的描述。

  据介绍,教材编写者一开始曾考虑《红高粱》节选,但《透明的红萝卜》篇幅比较短,可以全篇选入,能让学生有比较完整的理解。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充满苦难但不失童趣乐观的“黑孩”形象,作为心灵象征的“红萝卜”如神来之笔。在上世纪80年代发表后,被看作是莫言的成名之作。

  面对“莫言获奖不久,作品即入选教材”的议论,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张夏放表示,这次入选是一个“巧合”,并非是大家认为的“盲目追捧”。但作者获得诺奖,的确是“敲定”《透明的红萝卜》这一作品入选教材读本的重要原因。

  会否成“标准答案”?北大教授:家长多虑

  听说是《透明的红萝卜》入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表示:“这篇小说完全适合中学生阅读”。他对莫言的作品很熟悉,并认为莫言有一些文字适合给学生看,尤其适合高中生阅读。“阅读莫言充满丰富的‘想象力’作品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应该是有启发的。”

  曹文轩认为,莫言的作品此前没有被选入与他作品的篇幅、风格不无关系。莫言的小说风格多样、充满神奇的、荒诞的、狂欢的个性,但其中有一些作品描写怪异或阴暗,有的并不一定适合给小孩子看。

  高中教材“接纳”后的莫言作品,是否会失去原有的“魔幻”色彩,成为又一个“标准答案”的牺牲品?对此,曹文轩认为家长们多虑了,现在的中学语文没有那么“死板”。

院校推荐
欢迎考生家长进入院校推荐查询咨询各类院校,为考生准确填报院校录取志愿作准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