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高考状元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他们有啥共同点?是不是都赢在了起跑线上,幼儿园小学都上的名校?他们多来自哪些家庭?他们课余周末是不是也穿梭于各种辅导班?除学习外平时喜欢干什么……
今天,河南商报考学君梳理了最近十多年所采访的河南高考状元的情况,并综合澎湃新闻对全国的高考状元所做的调查,给高考状元做个“群体画像”,用大数据告诉你高考状元是如何炼成的。
家庭教师家庭易出状元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老天似乎偏爱教师子女。
最近7年来,我省有5位高考状元出自教师家庭。
2010年我省文科状元何文君,出生在书香家庭,妈妈是英语老师,父亲是一资深教育工作者。
2011年我省理科状元谢远航,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
2013年我省文科状元王子瑾,母亲是一名初中教师。
2014年我省理科状元曹林菁,妈妈是中学老师;文科状元齐华瑞,妈妈是中学物理老师。
这种情况,并非我省独有。
从2007年至2014年,8年间云南共有9名高考状元出自教师家庭,父母双方至少有一人是教师。
2010年,在媒体报道的高考状元中,提及家庭背景的共27人,其中14人的父母至少有一位是小学、中学或者大学老师,比例超过一半。
这一点,与调查结果很吻合。
家教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较民主
多年来,考学君对高考状元的采访时发现,状元成长的家庭环境比较宽松民主,父母对学习的干预很少。
调查也显示,超过50%的高考状元平时与父母沟通顺畅,父母的教育方式偏向于鼓励赞美的达到了93.1%,严厉鞭策的占比仅为6.9%。
学习习惯六成以上状元晚上11点后睡
48.28%的人选择11点-12点,20.69%的是12点以后。状元们每天睡眠时间是6~8小时的占86.21%,4~6小时和8~9小时的都占6.9%。
学习习惯状元学习也很拼
状元学习也很拼,他们的好成绩也是努力换来的。
调查显示,平均每天学习时间(除上课外)4—6小时的占比超过半数,达到了51.72%;6—8小时和8小时以上的分别为13.79%和10.34%。
教育背景状元小学初中上的并非名校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很多家长从上幼儿园起就给孩子择校。
从状元的教育背景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幼儿园、小学上的都是普通学校,并非名校。
教育背景九成状元没上过辅导班
高考状元,也像现在的很多孩子一样,课余周末都泡在辅导班里吗?
在采访时,很多状元给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还有很多人表示从来没上过。
兴趣爱好除学习外,最喜欢做什么?
状元们最喜欢的三项活动是:听音乐(79.31%),看电视、电影(65.52%),运动(58.62%)。
此外,55.17%的高考状元每周仅分配2~6小时给兴趣爱好。
情感三成状元谈过恋爱
早恋被家长们视为洪水猛兽。状元们谈过恋爱吗?
31.03%的高考状元表示“恋爱过,觉得与学习没冲突”,51.72%的高考状元表示“没有,但憧憬过”,“没有恋爱过,反对早恋”的占17.24%,“曾经恋爱过,觉得影响学习”的占比为零。
学习经验整理错题,分析总结
整理错题,总结分析,是学霸们的一个法宝。
47.22%的状元都提到了会用整理、复习错题集的方法突破学习瓶颈。
安徽理科状元邢梦琳说,自己会整理错题,并且更注重错题的分析,犯了什么错误,以后怎样避免这种错误,怎样正确快速找到解题思路。“我的错题本要写很久,大部分时间都在写自己的分析,这个是需要自己一步一步慢慢来摸索的”。
归纳和总结对文科生来讲同样重要,辽宁文科状元刘雨桐表示,要注重自己的总结和体会,做题时哪怕只做了两道,如果能从这两道题中找到方法和解题的点,就可以打住不再做了,“自己总结更重要一些”。
学习经验多思考、跟着老师的进度走
在“高三前一学期的安排”这个问题上,63.89%的状元都选择了“跟着老师的节奏走”。
河南商报考学君在采访时,很多状元都谈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归结起来,“多思考、多总结,跟着学校的进度走”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至于人们关注的“题海战术”是否有用, 69.44%的状元选择了“因人而异”。
“其实课堂才是学习的主战场。我很少刷题,也没有参加过课外班,因为我发现,只要按部就班地按照各科老师的学习和复习计划去执行,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天津文科状元马宁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提到,要回归课堂,减少课外班和刷题对自己学习的干扰。
问卷也显示,六成以上的状元都不赞同参加海量补习班。
学习经验心态稳定懂得减压
状元取得好成绩的最大原因是什么?80.56%的状元选择了“心态稳定”。
保持好心态,许多状元有自己独特的方法。
宁夏的文科状元田润卉、广东的文科状元李庆泓会用跑步缓解压力,安徽理科状元邢梦琳有时候会抄抄自己喜欢的诗和句子。而据《南国早报》的报道称,广西文科状元孟笛萧则会每天50分钟的独处让自己静静思考,调整心态。
高中就读于衡水中学的河北理科状元孟祥熙说,他的解压方式是喊,特别是在跑操的时候,“中午跑操那是必喊,全校都在喊,释放压力,激发斗志”。
郑重声明
河南商报《家有考生》从未授权任何平台发布《家有考生》微信公号内容,如有侵权行为,《家有考生》将通过法律手段,追究其责任。
注: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更欢迎转发,您的转发就是对考学君最大的支持,并将让更多家长受益。
采写整合:河南商报记者 吴静訾利利 孙科
统筹:李雅静 责编:吴静 校对:刘学恩
视觉|河南商报视觉产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