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26日发布《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称,农村义务教育呈“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县城大规模学校”的基本格局。其中,乡村小学五成以上为小规模学校,而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农村小规模学校或成常态。受到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岗计划等政策影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师资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乡村学校生师比持续下降。
报告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数据和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在全国12个省份的调研数据。报告透露,全国有无人校点9667个,不足10人的乡村校点达3.39万个。
具体来说,2015年,全国共有小学与教学点283560所,其中乡村地区有200199所,占全国小学和教学点总数的70.6%。全国共有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126751所,占小学和教学点总数的44.7%,其中乡村小规模学校有111420所,占乡村小学和教学点总数的55.7%,占全国小规模学校总数的87.9%。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教授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农村小规模学校或成常态。他判断的依据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当非均衡遇上城镇化时,问题变得异常复杂和艰巨。目前,仍有54%的县(市、区)没有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在城镇化背景下,县域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使大量学龄儿童进入县镇上学,引发县镇大班额现象,加剧了乡村学校的小规模化。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已下达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73.7亿元,受益教师超过100万人。
在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乡村教师队伍学历水平和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免费师范生政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等为农村义务教育提供了师资力量。统计显示,我国乡村学校生师比持续下降,乡村小学生师比由2011年的16.64下降到2014年的14.41,乡村初中生师比由2011年的13.58下降到2015年的10.89。
课题组负责人邬志辉介绍,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持续快速发展,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达到75%。农村义务教育呈“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县城大规模学校”的基本格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增加,公办学校就读率达八成以上。
报告提出,尽管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成绩显著,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有待提升,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需要深入关注。报告建议通过鼓励地方大胆创新、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等方式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农村教育发展难题
综合:中国青年报、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