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测评活动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在广州落下帷幕。作为一项旨在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展示教学技能而设置的专门性比赛,从教学基本功、运动技能、教学能力和教学理论四个方面对参赛的体育教师进行了考查,比赛虽然为全国各地中小学体育教师相互交流、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是值得思考的是,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要在上述四个方面达成“共识”之外,更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等新教育观念的提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国家政策文件的颁布,给学校体育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挑战和机遇,也为我们对新时期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深入思考和定位奠定了基础。笔者以为,新时期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要继承过去的优秀传统和经验之外,还应重点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和准备:
一是加强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实施能力。当前,我国正处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深化改革时期,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版)即将颁布。为了回归教育的本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引领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实践,是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体育与健康课程而言,学生应当形成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体育教师改变以往主要强调运动知识和技能传授,特别是碎片化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教学的状况,为学生创设复杂的体育学习情境,指导学生用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挑战自我、团结奋进、追求卓越和遵守规则等体育精神和品格。因此,体育教师要从单纯地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书匠”角色向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的“育人者”角色转变。
二是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魅力。受重智轻体传统文化影响,当今社会对体育人的偏见依然存在。体育教师也常常抱怨校长不重视体育,体育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同工不同酬等现象普遍存在等。这些偏见和现象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体育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非常重要,体育教师不仅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过硬,其工作态度、文化基础、品德修养、敬业精神等方面也应全面提高。同时,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凸显自身的重要价值和职业魅力,这样就会受到社会的尊敬和重视。基于此,体育教师应必须完成从“体育教育者”向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高素质者”角色转变。
三是培养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的教学能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意味着健康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虽然健康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但至少在教育领域,当人们谈起健康来,首先会联想到体育,这是因为体育与健康有着天然的共生关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力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
由此可见,未来中小学健康教育将主要由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来实施和完成。体育教师教健康教育课,将有助于体育与健康教育相互融合,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长远的意义和重要影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并不重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导致体育教师的健康教育知识和素养匮乏,难于胜任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教学。因此,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今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都应该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大力提升其健康教育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以实现从“体育教师”向“体育与健康教师”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