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三新三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掌握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师范人才会备课、会上课、会当班主任,应用人才会设计、会操作、会管理,形成“一个全程、两方合作培养、三线协调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国家、省级、校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分步实施“教师全员课改计划”“合格课程建设计划”和“传统课程改造计划”,建设和验收教改示范课程和专业新课程30余门、合格课程600余门、慕课200余门。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10余个,引入产学研合作实践课程70余门,初步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学科专业改革。对接基础教育改革、电子信息技术、文化产业发展需求,打造教师教育类、电子信息类和文化产业类3个重点建设专业群。启动实施“一院一特”应用引导建设计划,实施专业增设、改造、重组、调整、预警与退出机制,试点5个本科专业校内评估,停招、限招、隔年招生4个专业。除13个师范专业外,现有53个本科专业都要求对接应用,初步建立起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实施师资队伍改革。实施教师“行知计划”,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基层中小学挂职锻炼,开展实践研修,掌握基础教育实际,每人每年不少于20天,五年总计不少于6个月。先后有890余名教师到省内外中小学挂职研修,教师参与面达88.6%。制定双能型教师标准,认定双能型教师130余人。实施“136人才项目工程”和“教学名师培养工程”,近五年引进具有国家专利或行业实践经验的专任教师70余人,有效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