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青岛5月25日讯(记者 孙军) “玉粽香囊千舸竞,彩丝诗歌端午新。”伴随着端午节到来之际,今天,青岛市市北区淮阳路小学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唱响“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将传统民俗活动与科技创新相融合,并邀请“能工巧匠”的学生家长走进校园,与师生一起诵诗歌、包粽子、编彩绳、赛龙舟。让记者感慨的是看到各班级老师和学生们围坐在一起配香囊、缠彩粽,说笑间互助学习传统文化的场景,整个校园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中华情、创新梦。
“品读经典,寄情端午”。端午节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是一座巨大的精神文化宝库,学生们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诵读、誊写《端午》、《五月五日》、《竞渡诗》等描述端午景象、缅怀古人的诗词佳作,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诵读,一句句饱满深情的颂扬,充满着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与向往,表达着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高年级学生还组织了“端午故事会”,再现屈原历史故事,体会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忧民、不屈不挠、顽强斗争、为国捐躯的精神。
“粽叶飘香,传承民俗”。五月份最后几天,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先生。学校四、五年级的学生也制作起了“粽子”“香囊”,四年级的学生先用硬纸叠成粽子的形状,里面包上艾草,取其香味和避邪之意,再在外面缠上各色丝线,串上穗子,一个个逼真、灵动的“手工粽子”就制作好了。五年级的学生用各色花布剪成葫芦形、菱形、方形,缝成小包,包上干花、艾草等,寓意佩香囊,避邪驱瘟。学校鼓励学生跟家长学习包粽子,让学生在品尝粽子享受快乐的同时,体验父母持家的辛劳,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在四年级二班里,“巧手妈妈”受邀请走进课堂手把手教孩子包粽子。该班学生匡亚涵的妈妈说:“最好的传承是为孩子们打开历史文化的这扇窗,在诠释与体会中了解我们的古老文化,让传统文化传承的种子在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学生曲彦凝说:“美味可口的粽子看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经过一次次的尝试,我的第一个粽子横空出世,心里感受到了很大的成就感。经历了这次包粽子活动,知道了妈妈包粽子的不易,体会到了当我拒绝妈妈吃粽子时妈妈的心酸。也让我懂得‘遇到困难千万别放弃,坚持到最后一定会成功的’。”学生谢怡君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和端午节的习俗,还知道了粽子的做法,学会包美味可口的粽子,体验了有趣的粽子过程……教室里弥漫着粽叶和糯米的清香,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龙舟竞渡,弘扬精神”。赛龙舟也是该校“端午节”的一项活动。在学校的操场上,学生们欢声震天,扣人心弦的龙舟竞渡,把校园里的节日气氛推向了高潮。此次“赛”龙舟大赛集创新、制作、竞赛于一体,来自各年级的参赛学生选手们在一周前就进行了自由组合,两人一组设计、拼装、制作比赛用的“龙舟”,今天现场比试哪一组的龙舟在规定时间内跑的最快。学校作为全国中小学“创客基地”一直重视加强科教融合,并将科技活动融入到多彩的节日文化中,激发学生们的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们具有科技创新人才的基本素养。
据了解,近几年来,青岛市市北区淮阳路小学着力打造具有学校文化烙印的“雅”校本课程体系,通过“雅”校本课程的建设,助推学校“雅”文化的发展,在培养博雅教师、文雅学生、高雅学校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创新之路。记者坦言:本次“端午节”活动例证了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俨然已经成为助推学校整体发展的巨大力量,为打造成为特色品牌化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青岛市市北区淮阳路小学校长袁海涛告诉记者,举办多彩、创新的体验活动,让“端午节”文化在校园里鲜活起来。亲自动手活动增强了学生们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让“立德树人”的真谛在活动中显现,使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引领学生们继承传统、勤奋学习、开拓创新,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