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 详细信息

专家解析2017年高考语文数学试题

2017/6/8 15:24:00    【 】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今天上午,第一科语文拉开了2017年高考大幕。今年,全国高考语文科共有9份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3份,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省自主命制6份。
  今年是高考改革的全面推进之年,语文科目的试卷有何新变化、新发展?试题如何反映考试内容方面的改革?围绕这些问题,中国教育报邀请多位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语文特级教师、语文教育研究学者进行解析。
  贴近时代,把立德树人贯穿命题全程
  “如果还关在教室里死抠书本,绝对行不通!”拿到试题,深圳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木森一边浏览一边感叹,“引导学生加强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关注,以我手写我心,这是我们今年要为高考语文试题点赞的地方。”
  “江苏卷的语用题,纳入了刺绣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一带一路’的全球化意义等热点话题,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强化责任和担当意识。天津卷‘词云图’一题的阅读与归纳,引导考生关注社会进程中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王木森说。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语文科在高考科目体系中独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优势功能。2017年高考语文的重中之重,是以有利于终身学习的语言、文学、文化的必备知识标准,以提高语用水平、塑造思维品质的关键能力标准,以提升审美境界、涵育人文精神的学科素养标准,以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核心价值标准,推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
  据介绍,今年高考语文科还突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
  “一方面,材料选取着重于展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情操。例如,浙江卷引用《论语》中孔子与子贡、颜渊的两段对话,在测试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品评古人平等善诱、好学勤勉、谦虚恭顺等良好品质。”王木森说,“另一方面,让传统照进现实。例如,全国卷Ⅱ论述类文本阅读‘青花瓷兴起’,在历史回顾与现实展望中,引导考生了解古代丝绸之路及其重大意义。”
  取消选考,学科素养全覆盖
  “今年语文科目的一大变化,是把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题,实现了全覆盖。”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尤立增说。
  “过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题是二选一作答。据统计,有的省份90%的学生选择实用类文本阅读,因为他觉得文学类驾驭不了,慢慢就默认不做了。”王木森解释说。
  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告诉记者:“其实,早在2017年语文考试大纲修订时,这个变化就引起很大反响。有些学校和老师是考什么就教什么,这几年文学类教学有淡化倾向。现在三类题都要考,会迅速扭转语文教学一线因应试而产生的偏差。”
  记者看到,实用类文本阅读,全国卷Ⅰ中展现中国影像发展历程的“央视纪录频道”,全国卷Ⅱ中引导学生关注环保的“垃圾分类”调查。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这些题目都做到了文字与图表搭配,要求考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搜寻、锁定、分辨和提炼关键信息,从而实现对考生检索、理解、分析、评价等能力的重点考查。”
  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卷Ⅰ中有反映军民团结、民族和谐的小说《天嚣》,全国卷Ⅲ中有呈现平凡温馨生活的散文《我们的裁缝店》。专家表示:“命题均关涉思想情感、人物形象、叙事艺术、语言风格等文学阅读的核心要素,在全面检阅考生文学素养的基础上,突出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
  论述类文本阅读,全国卷Ⅱ探讨富有历史意义的“青花瓷兴起”,全国卷Ⅲ解读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乡村记忆”。
  “一方面承继过往,重点考查对文章基本观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力图作出新的探索,强化对论述方法、论证方式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考查。”专家指出。
  回归本位,“说话得体”成考题
  “今年有一道题专门考‘说话得体’。”温儒敏告诉记者,今年全国卷第20题,考查诸如“璧还”“失陪”“垂询”“献丑”“高足”“赐教”等敬辞谦辞在交际语境中的得体使用。“别小看这区区5分,它预示着语文教学回归本位的趋势。”
  王木森也认为,得体、连贯、流畅、简明是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很少关注。“对说话得体的考查,一定会对一线教学有所触动。”
  与其他人关注试卷的“变化”不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巢宗祺关注的是“不变”——一个延续了20多年的题型——默写。“有人认为默写是死记硬背,是浅层次教育。有人觉得,现在手机一搜就找到了,为什么还要背呢?”在巢宗祺看来,学生背诵优秀诗文除了记述语言,还能在头脑中留下语言模型、塑造语言机制、获得情感教育和思想文化教育,很有必要。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为了进一步拉开试题的区分度,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客观题分值增加了14分,书写总量有所下降,但阅读总量尤其是思维含量并未降低,试卷的整体难度与往年大体持平。”
  本报北京6月7日电
渗透数学文化 突出创新应用
—— 专家解析二○一七年高考数学试题
本报记者 董鲁皖龙
  6月7日下午3点,2017年高考数学开考。“试题渗透了丰富的数学文化,突出考查理性思维、创新应用能力;同时关注社会发展,注重引导考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2017年高考数学卷整体结构稳定、难度适中,对科学选人,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导向作用明显。
  考查理性思维,突出创新性、选拔性
  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看来,2017年高考数学卷充分发挥了数学的学科思维,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将理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作为命题考查的首要任务。
  “最明显的就是命题时采取分步设问、梯次递进的方式,试题层次感强,便于对考生能力进行区分。”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举例说,如全国卷Ⅰ第21题第(1)问要求考生求出导函数的零点,进而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在此基础上,第(2)问要求根据函数有两个零点的条件,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层层深入,为考生解答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
  湖南省首批正高级教师、株洲县第五中学教科室主任、株洲市高考研究专家组核心成员阳志长认为,今年高考全国卷Ⅰ稳中创新,突出了对考生核心素养的考查。
  “例如全国卷Ⅰ文理科第19题为工厂生产线质量控制问题,与去年考查特点相似,但是稳中创新,重点考查统计思想方法,不但考查概率、统计知识,而且考查应用意识,为展示学生综合能力搭建平台,突出考查考生从众多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考查考生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建构等核心素养,以及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方式解决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阳志长说。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了它,就能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解释。
  渗透数学文化,体现基础性、实践性
  “2017年新修订的数学考试大纲提出了加强数学文化考查的要求。在2017年数学试卷命题时多渠道渗透数学文化,充分体现了数学的思想性、创造性、民族性和世界性。”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说。
  例如,全国卷Ⅱ第3题考查等比数列,试题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引入。全国卷Ⅰ第2题以我国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为原型,设计几何概型以及几何概率计算问题。
  “2017年数学科高考加强了应用性,密切结合社会实际,突出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阳志长分析,如全国卷Ⅰ文科第2题以农作物种植效果为背景,考查用样本估计整体的统计思想方法;理科第12题以大学生创业为背景,考查数列的相关知识;文理科第19题为工厂生产线质量控制问题,考查运用概率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推断的应用意识。
  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北京二中数学教研组组长庄肃钦认为,北京卷整体结构合理,注重考查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方法技巧,给考生以熟悉和亲切感,利于考生平和心态,发挥正常水平。“在试题设计上也颇具新意,都要求考生能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灵活利用所学方法,打破常规、积极探究。”庄肃钦说。
  突出通用性,落实“不分文理科”要求
  在上海和浙江进行的综合改革试点中,首次命制不分文理的数学试卷,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及必备的能力要求,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浙江省首批正高级教师、元济高级中学校长卢明看来,数学科试卷设计时,既要照顾数学相对弱的文科生、艺术类考生,又要控制理科尖子生的高分,还要兼顾高校选拔性考试的区分度,十分不易。
  他分析说,今年浙江的数学卷,首先在试卷结构上有所改进,2016年整卷只有20题,今年变成22题,增加了2道选择题。在整体难度上,较好地贯彻了文科起点、理科终点的命题策略。
  “最容易的题以文科生为起点,最难的题以北大清华理科生为终点。起点低,坡度缓,中档题数量较多,有利于提高试卷的区分度,突出考试的选拔性。”卢明说,简答题分布在第18到第22题,综合考查了三角、立体几何、函数、解析几何等多个知识点,每道题都采用分步设问,第一问难度相对低,保证了学生的底分。压轴题难度系数普遍在0.5以上,最后一道题空题率较高。“总体来讲,只要教学中坚持课标,基于标准教学,重视核心素养,学生就一定能考好。”
  北京市教育学院数学系副教授刘春艳认为,2017年北京卷试题也体现和引领了课改的方向。
院校推荐
欢迎考生家长进入院校推荐查询咨询各类院校,为考生准确填报院校录取志愿作准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