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13年全科教师招生632人,2016年增加到1500人,增长了2.4倍;覆盖范围也从最初的23个区县扩大到29个区县——
“现在小学师资的门槛越来越高,从专科到本科,甚至硕士也不少,但为什么有很多小学校长越来越怀念以前的中师生呢?”记者在基层学校走访中,不时听到这样的困惑。
“那时候的中师生可身兼数职,很好用!”一位校长一语道破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师多数升格,大量本专科师范院校分学科设置课程,学生学习的深度增加了,广度却减少了。
教师的专业水平高了,但对于人少的农村小微校来说,却用不上。培养一批“全科教师”成为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
“需求”带来改变
重庆,山区颇多。广大农村地区的微小学校,最缺的就是既能教主科又能教副科的“多面手”。自2013年起,当地就开始自发探索教师培养制度综合改革。
2014年9月,国家教育部印发《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重庆抓住这次机会,力推全科教师工作。市政府制订方案,教育、编制、人社、财政四 部门统筹组织,由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和重庆第二师范学院5所院校牵头,联合区县、教师进修院校、优质小学,相继实施 U-G-I-S(大学、政府、专业机构、小学)协同创新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
“我们不像其他专业,术业有专攻,而是多点撒网。”重庆师范大学首届小学教育全科教师黄丹阳笑着说。
政府和学院给予了高度重视,每年签约地的教委会到学校与院领导讨论全科生的培养问题。
与以往遵循学科设置的课程不同,全科教师的学习内容是根据学校实际开设的,目前的课程很多,主要包括语数外音体美,不负“全科”二字。
重庆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政策是对小学教师培养制度进行的创新设计和综合改革,既继承中师全科培养“一专多能”传统,又体现师范院校的学科优势和本科层次的专业支持,更着眼农村义务教育办学的客观实际。
“实践”贯穿始终
按照“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教师专业课程、教育实践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重庆通过综合、整合、融合的方式建构与实施,采取“3+1”培养模式,即高校学习3年,教师进修学院和优质小学实习实践1年。
边实践边总结,2016年,重庆市教委出台了《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基本理念、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实施建议等方面,指导培养院校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切实提高培养质量,突出强调实践能力。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与綦江区共建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共同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几所院校让大学一年级的师范生提前进入小学见习,跟随优秀教师学习教育教学艺术。
“我们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阳立秋同学曾经在学校做过一个对全科教师认同度的调查,很多人认为他们的专业深度不够,对此,她很委屈,“这种误解是对全科教师还不够了解”。
经过四年准教师式的实践打磨,这批学生基本能够上岗,应付小学各科的教学工作。他们的专业深度将在课程整合、全员育人中充分体现。
“并非只是追求教授科目上的‘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江净帆院长认为,更重要的是,全科教师要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小学启蒙教育发展的需要,能以全人理念、全景视角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质量”就是生命力
这几年,重庆全科教师的培养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招生632人,2016年增加到1500人,增长了2.4倍。覆盖范围也从最初的23个区县,扩大到29个区县。
全科教师“免费就读、创新培养、定向就业”等有力的政策,越来越多地吸引了广大考生和家长关注。2016年5所培养高校全部满额完成录取工作,2017年计划招生1600人。
同时,生源结构不断优化,生源质量明显提高。重本线上录取人数明显增多,2016年达到重本线的考生有287人,占录取总人数的20%。重庆师范大学最高分数达到587分,超出重本线60分。
本地生源比例大幅提高。其中重庆第二师范大学招收的定向酉阳县的全科师范生,98.3%为酉阳本地生源。定向万州、云阳、秀山等区县的,本区县生源占比也达到了90%以上。培养本土化将有利于教师到乡村安心从教。
男生报考人数增多。2015年全科教师录取男生258人,2016年达到341人,增加了83人。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全科教师培养工作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均衡教师性别比。
实施4年来,重庆在校全科师范生达到4396人。除了免费定向培养之外,2014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还启动了“陶行知创新实验班”,面向城市培养非定向的小学全科教师。
“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是未来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变革的方向”,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邱可表示,解决农村小学教师短缺问题,还需多方聚力。
打破师范教育传统的培养体系和模式,量身打造培养全科教师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技能和教师素养的全面培养等,这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待探索和实践。
今年7月,重庆首届632名全科教师将圆满完成在校学习,正式奔赴农村小学教学岗位,接受社会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