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幼儿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必须具备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而有效的研究活动,必然会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我们以往的教研活动常常处于被动状态,流于形式。那么,如何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既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又能给教师减负,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思想,我们重新考虑园本教研的工作思路,切实实现工作方式、研究形式与方法策略的更新,为教师搭建由教育理念向教育行为转化的发展平台。
人文化管理:拓宽教师发展空间
幼儿教师是一个情感丰富、细腻的独特群体,与物质环境相比较,他们更注重精神需求。园本教研更需要从教师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出发,体现一定的“人文关怀”。作为园本教研的管理者,在日常教研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尊重、理解为前提,努力为教师潜在能量向现实能量的转化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和帮助,力争满足每一位教师“最近发展区”的内在需求,使每位教师都有“职业成就感和群体归属感”。
根据教师教育生涯发展需求,根据教师教龄、带班时间、工作能力、工作表现等综合因素,可以将教师分为三个层面,即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的“专家型教师”,以中年教师为主的“经验型教师”,以新教师和青年教师为主的“成长型教师”。每一位教师对照条件明确了自己所处的层级,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个人发展计划,有目标、有方向地选择有针对性的措施,激发了教师自我完善的愿望与决心。
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教科研水平的提升是动态的,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条件是与同事、伙伴进行合作研究、互助学习。我们以学年组为单位组建三个异质同组研究协作体,以骨干教师、经验教师、青年教师为单位组建同质同组研究协作体,既相对独立又彼此交融的学习共同体,能使教师之间经常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研究任务。在这里,小组成员置身于科学与探索的浓郁氛围中,在相互的交流、合作与碰撞中获得了理念的快速更新。每一位教师都能从中获得更大效益的、真正的学习与发展,从而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作为园本教研的管理者,在于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注重放大教师的“能”,充分挖掘每位教师的优势,对工作积极、思维灵活、具有扎实教育功底、教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委以重任,为教师搭建“实践平台”和“互助梯台”,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在“互助梯台”中,以骨干教师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组”中,组织教师围绕课程管理、主题实施、课程评价、特色教育推进等开展研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在以经验型教师为主的“专题培训研究组”中,通过组织教师培训与交流,充分发挥经验型教师的特长;在以1—5年教龄为主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组”中,组织教师围绕课程实施、班级管理、家园互动,开展培训交流,充分发挥青年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实践证明,人文化的管理关注了教师的情感、需要和发展,一个个平台的联络与搭建,一次次机会的给予与把握,使每位教师在教研的道路上训练出扎实的基本功,开阔了视野,磨炼了品质,逐步走向成熟,走上骨干教师的行列。在分层分责的实践中,促使个体得以成长;在分享交流的互动中,助推团队整体发展与提高已变为现实。
创新教研模式: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木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子,要想装更多的水,必须先补短板。为了尽快补“短”,实现教师队伍均衡发展,提高教师工作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园本教研管理者在对教师现状做全面分析后,可以组建不同层面的研修组,创新“自主菜单式”“课题研究式”和“课例研修式”等园本教研活动新模式,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自主菜单式,以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师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制订“自主菜单式”学习内容。教师再结合自身需求和研究方向,在36学时的菜单中自主选择,完成研究任务。同时,教师在菜单选择中找到研究伙伴,组成特色教研组,形成自主研修的特色。这种自下而上的研究方式,满足了每一位教师“最近发展区”的内在需求,使每位教师都有“职业成就感和群体归属感”。
课题研究式,主要在异质同组的学年教研组,同质同组的骨干教师组、经验教师组、青年教师组中开展研究,以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为核心,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微课题”的研究模式。大家围绕一个专题,多次、反复、深入地开展研究活动,探寻对策,逐步解决,形成研究成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教研活动注重给教师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宽松的研究氛围,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研局面。
课例研修式,通过“一课三研、连环跟进”的园本教研,以课例为载体的专业引领和全过程反思,促进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感悟、自我建构。“一研”后上“跟进课”,“二研”后上“迁移课”,实施“三研”。“一课三研”,营造一种“互助、互学、共进”的教研氛围,既是一种集理论、实践、反思、总结为一体的研讨式活动,又是“学、做、研、思”到“再学、再做、再研、再反思”的循环活动,实现园本课程教育理念向教育行为的转移。
创设“3456”培训模式:提升教师团队发展水平
我园在实践教研活动新模式的同时,还应该针对教师“短板”,及时组织培训,“3456培训模式”能确保各层面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3”是指三大培训目标,即陶冶师德修养、提升专业水平、形成专业风格;“4”是指四大培训理念,即研训一体、打造课堂、骨干引领、梯队推进;“5”是指五大培训策略,即推(营造氛围,助推发展)、引(引导方向,专家引领)、压(施加压力,激发潜能)、助(同伴互助,合作共进)、激(考核奖励,激励进取);“6”是指六大培训方式,即师徒带教式、实践跟进式、骨干引领式、集中培训式、专题研讨式、网络交流式。
推进“3456”培训模式,单靠个体的力量,教科研的目标往往难以兑现,必须依靠团体的力量来完成。在“微课题研究”“课例式研究”“听课评课”以及名师引导、传帮带的过程中,设法将教师个体融入集体中,强化团队的意识与力量。
在团队教研活动中,可以捕捉教育实践中的微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让团队论坛更直接、更贴近教师发展的需求。在常态化的团队赛课活动中,同备课组教师共同完成任务,不仅能展现每位教师的教学面貌,同时能展现教研团队的研讨能力,是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最佳举措。
在促进团队发展的过程中,还可以引进“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借力助力,跨界融合,采取“用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的策略,请专家及专业团队来园做培训、做现场指导,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做提升。
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采取“主任跟踪”“一师多徒”“一徒多师”“骨干引领”等方式加大园本教研力度,通过互教互学、亦师亦友等多层面的教研方式,保证对每位教师培训的品格与质量。
几年来,我们立足于本园实际,积极思考、积极实践,扎实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使教师从被动的参与者变为主动的承担者,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研究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又使教研活动真正地服务于课改实践,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促进了幼儿园办园质量的全面提高。
(作者郭冬艳,系哈尔滨市崇俭幼儿园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