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校科技创新助力创新驱动发展”系列报道
编者按
高校作为科研创新的主力军,近年来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原始创新 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为更好总结高校科技工作改革探索的经验,宣传涌现出的先进理念、重大成果、突出成绩、优秀人才,为科技创新营造积极向 上的舆论氛围,本报从今天起推出“聚焦高校科技创新助力创新驱动发展”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今年9月底,北京地铁燕房线将开始试车。谁能想象,未来每天乘坐的地铁将变成“无人驾驶”?记者近日从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悉,燕房线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第一条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无人驾驶)线路。
北交大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唐涛描述了如下场景:天刚蒙蒙亮,停车场内一列列车准时从休眠中自动启动,完成自检后开出,开始在正线按照时刻表运营,完成运营后自动清客、自动回库、自动休眠,全过程不需要司机和乘务人员介入。
该系统是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自动化水平的最高等级,是轨道交通技术发展的方向。根据规划,北京地铁3号、12号、17号、19号线以及新机场线等新一轮轨道交通线路建设,都将采用这一技术。上海、深圳、武汉等多个城市也计划在新线建设中采用该技术。
该系统技术源于北交大自主研发的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2010年12月30日,北京地铁亦庄线、昌平线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信号系统示范工程取得成功,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拥有这项核心技术并成功开通运营的第四个国家。
“CBTC信号技术创新的最大特点是协同创新。”CBTC团队总负责人、北交大校长宁滨说。技术研发由北交大牵头,现场试验、中试由北京和大连地铁运营公司牵头,示范工程由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牵头,产业化则由北京交控科技公司牵头。
2004年,北京市科委响应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启动以北交大、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等单位为核心的“基于通信的城轨CBTC系统研究”,从而拉开了分 5期支持该项目的序幕。2011年,北京市科委在亦庄线、昌平线成功开通的基础上,由北京交控科技公司牵头,第五期立项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 统工业化生产线与测试平台的研建”。
“对于面向应用、满足重大需求的科技成果,要建立和完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机制,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谈到CBTC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历程时,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伍建民深有感触。
2012年,北交大以42件专利入资北京交控,充实公司成立初期的无形资产实力,实现自身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北京交控又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技术的再研 发和高度创新,围绕核心技术体系申请了200多件专利,实现全生命周期性价比最高、国产化信号更安全可靠实用、系统故障率最低等技术性突破,并在实际产品 中进行转化。
北交大自主创新的CBTC技术的成功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国家投入该项目的研究、中试及平台建设经费不到3亿元,但其研究与应用使得引进系统的价格降低15%左右,按照每年600公里线路建设投资60亿元计算,每年可节约外汇10多亿元。
如今CBTC的升级版本又开始登上轨道交通的历史舞台,对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6年间,它在北京地铁连续中标6条线,还在长沙、深圳、成都、天津等多个城市成功中标10余条线路,占全国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未来,“中国信号”还将走出国门,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