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军训育人功能 提高学生国防素质
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级督学 孙世新
十八大以来,山西省严格执行军事训练教学大纲规定,大力推动学生军训工作创新发展,军训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极大增强,综合国防素质明显提高,每年有上万名大学生报名参军,真正实现了军事训练既立德树人,又培养储备合格军事人才的双重使命。
近年来,学生军训工作取得以下主要成果:
一、组织教学培训,加强军事教师队伍建设。每年举办专项培训,邀请国防大学专家围绕教学大纲,对授课内容、教案设计、讲课技巧等进行重点辅导;每两年组织一次军事理论课教学竞赛,营造军事教学“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重视阵地建设,加强高校军事教研力量。我省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研室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指导督促高校设立军事教研室。专门组织人员,组织编写了30万字的《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程》和10余万字的《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案》,为全省学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提供基本依据。
三、开展巡回宣讲、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选派人员组成宣讲团,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全省高等院校进行国防教育巡回宣讲,先后组织宣讲400余场次;在全省中小学校坚持推行国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机制,强化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四、加强军地协作、开展军事技能训练。建立健全学生军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驻晋部队和高校联席会议,协调军地关系,落实帮训部队,逐步形成了现役官兵为骨干、预备役人员为主体、退役大学生士兵为补充的承训力量体系。
五、开展工作评估、加强学生军训督导检查。省教育厅和省军区司令部联合研究制定并下发了《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学生军训工作评估实施办法》,制订了全省学生军训工作检查评估计划,分批对全省学校开展评估检查。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督促高校、高中阶段学校做好学生军训工作,推进学生军训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坚持做好高校军事教师培训工作,推进军事教师学术共同体建设和军事理论精品课程建设。丰富学生军训内容,丰富校园军事文化,提升学生军事素质。坚决贯彻执行学生军训工作评估实施办法,按计划完成剩余批次学校的专项检查评估。建设山西省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协同育人中心,充分发挥山西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加强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协同育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增强青少年的国防意识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认真落实国家的相关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国家安全意识,引导广大青少年主动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抢抓机遇改革创新 推动国防教育深入发展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 朱卫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凸显国防教育综合育人功能,探索出具有江苏特色的学校国防教育发展之路。
加强课程建设,彰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地位。学校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学生国防基本技能、国防基础知识和国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江苏省加强学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国防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在高中和大学阶段普及并加强以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为必修形式的课程教学,使国防教育贯穿于全省青少年成长教育的全过程,以实现国防教育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应有地位与作用。
强化制度建设,确保学校国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江苏省先后出台了《江苏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江苏省普通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评价指标》《江苏省普通高校人民武装部、军事教研室工作职责》《江苏省普通高校武装部规范化建设》等若干文件和要求,指导各地各校开展国防教育;同时通过连续举办全省高校武装部长培训、军事教师培训、军事教师授课竞赛、学校国防教育征文比赛、国防教育论文报告会等形式,通过选派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定期参加国防大学、空军指挥学院高层研修,遴选高校军事教师参加军事院校短期学习等方式,使学校国防教育从内容到形式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全面提升了各级领导和一线教师的国防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形成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学校国防教育良好氛围。
加强示范引领,突出学校国防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近年来,江苏省通过创建首批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和召开全省学校国防教育工作推进会,系统总结学校国防教育的经验做法和规范化建设模式,探索出一批具有特色的国防教育内容和形式,并通过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充分体现出学校国防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手段。
深化军民融合,全面提升学校国防教育的质量与效能。多年来,江苏教育系统与部队系统整合资源,协同配合,构建了从幼儿园至大学的国防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了军地校结合的军训器材保障体系,出台了市级军训经费保障标准和军训基地建设标准。与此同时,努力征集并向部队输送优质兵员,并按照国家规定对大学生入伍和退役士兵考学给予政策优惠,加大对退役大学生士兵报考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宣传力度。
江苏省将进一步从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着手,充分挖掘学校国防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不断奋斗。
强化国防教育 提高育人成效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 左敏
近年来,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不断强化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千方百计提高国防教育育人成效。
一、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国防教育吸引力。我省高校把军事理论课作为学生必修课,列入整体教学计划,本科院校不少于36学时,专科院校不少于24学时。根据国防形势变化,及时充实国防教育内容,增强了国防教育的时代感。广泛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慕课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增强了军事理论课吸引力。以微信、微博等方式积极传播国防理念和国防知识,组织学生开发军事游戏、动漫作品并应用到课堂教学,增强了国防教育的趣味性。
二、活动带动,增强国防教育活力。为准确检验大学生军训成果,我省每年在高校新生军训结束后举办大学生军事训练营,从全省高校选拔300余名大学生,开展为期5天的军事技能演练和比赛。演练和比赛项目包括五公里越野、单兵战术、手榴弹投准、400米障碍、渡海登岛400米障碍等多个科目。积极举办大学生国防知识竞赛和国防教育征文、军棋、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热爱国防、献身国防的热情。
三、以评促建,提高国防教育规范化水平。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和《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我省制定了《山东省高等学校军事课程建设评价方案》和《山东省高等学校军事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定期组织开展全省高校军事课程建设评价工作,评价结果向社会公示,较好地促进了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改革,对健全高校国防教育机构、完善高校军事课程和军事技能训练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国防教育育人成效,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四、抓好队伍,筑牢国防教育根基。高校人民武装部是大学生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军事理论课教师是实施国防教育教学的主体。武装部长和军事课教师的政治觉悟、业务素质决定着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工作的质量和成效。我省始终把高校武装部长和军事课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每年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召开工作研讨会、派出进修学习等方式,促进全省高校武装部长和军事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每年培训武装部长和军事课教师逾300人次。
五、服务部队建设,巩固国防教育成果。牢固树立服务国防建设意识,积极开展国防生和士官培养。我省每年为部队培养国防生和士官2000余人。积极宣传,广泛发动,认真做好在校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的应征入伍工作。我省每年有近万名应届本科生、2200余名在校大学生光荣入伍,入伍人数位居全国第一。鼓励高校参与部队现代化建设,支持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承担部队科研课题,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
坚持育人为本 切实提高军训质量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叶静漪
十八大以来,北京大学以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为抓手,适应新形势、谋划新举措,促进军训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了大学生军事训练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和以文化人的育人功能,形成了具有北大特色的军训工作体系。
提高军训质量,理论武装须先行。北大军事理论课教学由国防大学承担,两校共同努力,在授课上注重优化内容和质量;在教学管理评估上,选派优秀授课教师,国防大学副校长肖天亮中将等校领导多次到课堂听课指导,学生可通过微信平台对授课教师匿名打分评估,期末考试由任课教师集中阅卷。国防大学孙旭、房兵和王洪福等3位教师先后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此外,学校还开设“当代国防”“孙子兵法导读”等通选课,其中,“孙子兵法导读”2016年起由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薛国安少将讲授。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提高了大学生对军训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提高军训质量,组织领导是保证,师生安全是前提。在国防教育与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北大学生军事训练采取基地化训练模式。在管理机制上,军训团形成了承训部队、前线指挥组、“连队指导员”等为主体的组织机构,切实发挥了统筹协调作用。军训团还成立医疗、伙食、保卫、后勤等保障小组,选拔学生骨干担任副班长、车长、宿舍长,确保工作落实。十八大以来,学校加大了对学生军训工作的投入,包括将野营拉练费用列入预算、补贴伙食费、配发T恤打底衫等。师生安全是提高军训质量的前提,从制定保障措施到出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从开展专项安全培训到教官和连队指导员全程关注,从组织参训学生体检到成立医疗组现场保障,从定期检查食品卫生到举办消防演练,北大层层传导安全理念、事事落实安全责任,做好了学生军训的安全保障。
提高军训质量,需结合实际创新发展。北大坚持“军训姓军”,严格落实《大纲》要求,在训练科目上,做到不偏训不漏训,打好队列科目、分列式等基本功,同时,结合实际创新发展,开设了单兵战术与野外生存等专项科目。北大结合时代特点,精准对接学生的需求、兴趣,由学生自愿报名、教官选拔相结合专门组建战术班、格斗班,并开设了徒步拉练、实弹射击、通过染毒地带、野外生存、夜间紧急集合、负重奔袭、担架救援、战地救护等贴近军队正规训练的体验式活动。在育人上,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学生军训全过程。军训团成立临时党总支,将支部建到连上。在军训期间安排国防讲座、观看爱国电影、军歌比赛、演讲比赛、拔河比赛、板报比赛、部队参观等带有浓厚军营文化的活动。
今年恰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北京大学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央31号文件要求,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提高军训质量,推动学生军训工作向更高层次继续创新发展。
铸就忠诚品质 助力国防建设
哈尔滨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赵国刚
哈尔滨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机电为特色的理工科大学,也是黑龙江省和国防科工局共建院校。自1985年开展学生军训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校坚持立德树人,主动担当为国防建设作贡献的责任和使命,高度重视学生军事训练,把军训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投入专项经费,配备专职教师。依托军训开展大学生忠诚教育,培育大学生忠诚品质,对党、国家、民族和人民忠诚。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六个三”军训工作体系:
站在三个高度,提高认识。始终站在贯彻落实《国防法》《兵役法》和《国防教育法》的法律高度,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国梦的政治高度,为国家和国防建设培养忠诚人才的战略高度,加强国防教育,培育红色人才。
健全三级组织,加强领导。学校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军训工作机构和其他各学院组织实施;学生社团组织协助开展军训并举办小型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
建设三支队伍,壮大力量。专职教师队伍:专职军事教师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兼职教师队伍:从部队聘请兼职教授4人、学生工作干部和辅导员130余人、退役军人50人;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组织中的学生骨干。
畅通三条渠道,全面实施。军事理论36学时、2学分,开设多门军事选修课。军事技能2—3周、2学分。积极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每年10月为国防教育月,举办讲座、竞赛、军事技能比拼等系列活动;国防体育列入校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举办军事夏令营;组织学生到部队进行军事实践,与士兵同吃住、同劳动、同学习、同训练;成立大学生国旗护卫队,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
搭建三个平台,广泛合作。与地方院校交流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与军事院校交流合作,开展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与部队交流合作,了解国防知识,学习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拓展教育渠道。
实施三项考核,形成闭环。军训课程考核,通过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考核分别确定军训成绩;实践活动考核,评选国防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综合表现考核,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表现和毕业后在岗位表现。
科学的工作体系,保证军训工作全面顺利进行并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一二三四”的教育目的:一种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两种观念——组织纪律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三种意识——国防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责任使命意识,四种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基本军事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学生忠诚品质有明显体现:在校期间文明、守纪、向上,踊跃报名应征入伍,多人携笔从戎;一批批学生毕业时主动到基层就业、到部队就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表现突出,多人成为骨干,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地方单位评价“稳得住、撑得起、干得好”,军队单位评价“忠诚、管用、好用”。
上好大学新生入学第一课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李琳琦
安徽师范大学始终将军训工作融入立德树人的大格局,作为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当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学校自1990年开展军训以来,始终坚持按纲施训、科学施训,实现了安全军训、规范军训、质量军训,国防育人成效不断提升,学校获评教育部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一、围绕内涵建设,突出“四个提升”
强化组织保障,提升军训工作领导力。成立由校领导和施训部队首长为组长的军训工作领导组,统一规划、部署和督查军训工作。加强部门联动,设立军事、宣传、后勤三个军训工作组,形成工作合力。
强化科学管理,提升军训工作战斗力。严格按纲施训,制定工作方案,编制军训师序列。实施准军事化管理,统一训练科目、集训方式和日程安排,保证不少于两周的军训时间。科学设置训练内容,组织开展解放军条令条例教育、队列训练和内务整理等训练科目,举办军旅歌曲学唱、教官示范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强化军校联动,提升军训工作协作力。加强与驻地部队共建共享,与芜湖市武警支队、94655部队共建国防教育基地,每年开展“八一”慰问活动,校领导亲自带队进军营,打造“高雅艺术进军营”品牌活动。建立国防导师制,聘任芜湖市军分区首长担任大学生国防教育导师,与驻地部队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驻地部队军官来校担任军训教官。
强化育人成效,提升军训工作感召力。近年来,军训有效地促进了校风、学风建设,经过军训的锤炼洗礼,学生的纪律意识、集体观念、爱国情怀、自强精神等优良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违纪率持续下降,先进班集体、文明寝室数量逐年增多,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古孜等一批学生先进典型。军训激发了学生的报国之志,一批学生选择到艰苦地区奉献青春,学校三次获评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一批批优秀学子携笔从戎,学校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征兵任务,涌现出一批参军入伍的学生典型。
二、聚焦发展要求,注重“三个创新”
进一步创新军训机制体制。分析军训工作的新形势,出台《军训工作管理办法》《军政训练考核标准》等制度,优化军训工作机制,整合相关资源,进一步明确军训奖惩机制,保证军训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进一步创新军训内容形式。按照军训工作的新要求,调整军训科目,丰富形式内容,在开展常规训练的“规定动作”基础上,创新开展军体拳、防身术等“自选动作”,必要时增加新军事技术革命背景下的实操内容,努力提升军训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进一步创新军训学术理论。把握军训工作的新规律,加强工作研究,设置科研项目,提供科研经费,组织专题培训,及时将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运用指导学生军训实践,进一步提升军训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与改革同行 为改革助力
全军学生军训教学协调中心主任 程军
2012年以来,我国学生军训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创新驱动,改革破局,不断推动学生军训规范化建设,积极与教育综合改革和国防军队改革同频共振,“双改”期间工作扎实,成效明显,在连年提升学生军事训练质量的基础上,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持续推动学生军训建设转型。主动适应教育深化改革和国防军队改革形势要求,积极推动学生军训建设自身转型,不断推进学生军训规范化建设。教育部与军委国防动员部着手启动学生军训调整改革,在调研座谈基础上,找准限制学生军训工作持续发展的症结,研究制定有针对性地解决矛盾问题的措施办法,提出学生军训调整改革意见报请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组织人员展开对现行学生军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使军事课教学内容更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以大项活动为牵引,全面引领学生军训教学改革。为检验和推动学生军事训练质量,探索军事课教学改革,完善学生军事营地育人长效机制,经报国务院批准,2014年开始,先后在天津、上海举办三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各地如北京、山东、广东、广西、宁夏等地也都纷纷举办了本省份的学生军事训练营活动,以活动引领按纲施训、全面兴训,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通过在江苏、四川等地举办军事课教学展示,督导检查各地《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落实情况。
以队伍建设为抓手,切实提升学生军训教学质量。依惯例继续加强学生军训工作分管领导、派遣军官和军事教师“三支队伍”建设,持续抓好高校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和学生军事训练专题研修班、派遣军官培训和军事教师骨干培训,截至2017年已培训近2000人。为加强军事课教学指导,于2016年成立了第四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并首次设立军队院校组,从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空军指挥学院等军队院校聘任17名委员。
以资源整合为目标,创新发展学生军训教学模式。针对部分省份军事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积极推动优质军事教学资源整合,打造军事教学专家库,每年从专家库中抽调部分名师大家,分赴内蒙古、辽宁、安徽、广西、贵州各地开展巡回授课。同时采取以老带新、以军带民、以派遣军官带军事教师的方法,最大限度发挥优质军事教学资源作用。为突出区域特色,探索典型经验,在全国范围内综合认定清华大学等1400余所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带动各地全面提升学生军事训练质量和国防教育水平。
下一步,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将高举十九大旗帜,紧紧围绕中国梦、强军梦、教育梦,坚持持续打基础、转型求规范、全面抓落实、改革寻突破,积极适应调整后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要求,着力在体制机制重塑、法规制度完善、师资力量建设、综合保障提升等方面攻坚破难,推动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再上新台阶。
军魂铸人 为品质人生奠基
北京市八一学校校长 沈军
北京市八一学校是北京市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为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明确要求,我校以学校办学特色“军魂铸人、学科育人、生态立人”为引领,“向心灵中注入精神,向骨子中注入文化,向脑海中注入知识,向集体中注入活力,向意识中注入责任”,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举措推动学生军训健康有序发展。
铸军魂,在军训内容上进行新的充实。在军训课程设计上突出三个特点:思想性、时效性、前瞻性。思想性就是培塑学生爱军尚武的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使他们逐步成长为有家国情怀、有理性、有纪律、有血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新生入学军训开始,在“追寻校史,守望家园”“缅怀军魂、立志报国”等活动的基础上,又积极开展“国防教育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进行国防教育,增强全校师生的国防意识,进一步丰富学校“军魂铸人”的内涵。深入开发军队校友资源,请他们回到校园做深度访谈。他们现身说法,情真意切,对学弟学妹充满长者的厚爱,又寄予无限的希望,非常打动人心。时效性就是课程内容与国内外形势、热点问题紧密结合,突出新军事变革、国家安全利益教育内容。前瞻性就是在教学内容上紧密跟踪最前沿的军事信息,多讲授一些军事高科技及其发展趋势等内容。学校与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高级别军队院校建立“双拥共育”关系,提高外请专家的水平。
重实用,在军训技能课程上丰富新的途径。在军事技能训练中,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增加日常实用性强又符合实战需求的训练科目。如带领学生走入北方射击场,在讲解轻武器历史和使用常识的基础上进行自动步枪实弹射击。训练“班进攻战术演练”项目,使学生了解反恐防控紧急事件应对和处置,演练简单的战术配合。进行防灾救灾训练,了解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常识,掌握开展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的动作要领。
助成长,在军训科学管理上寻求新的突破。懂教育的军训给学生带来心灵的成长,让“苦、热、累”变成意志力的磨炼,组织纪律性的提升。不懂教育的军训只能是“稍息、立正、齐步走”的机械重复,让学生和家长反感。军训动员热血励志,鼓动性强;开营仪式选择男生领誓,血气方刚;板报新颖,兵味十足;长途拉练后看军事题材电影,身体休息,意志不衰;汇报表演的特色方阵年年不同,效果震撼。老师二十四小时陪伴,白天顶着炎炎烈日为孩子们打水、缝补衣裤、批改军训日记;晚上训练结束后十分钟班会思想引领,缓解一天的身体和心理的疲劳;深夜查铺,照顾病号。老师就像教导员,给了学生极大的精神动力。校园记者站派小记者全程参与,让家长第一时间看到孩子军训的成果,解除家长的焦虑。
《中国教育报》2017年08月03日第3版 版名:新闻·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