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日前再次发布通知,禁止把奥数与“小升初”挂钩。然而,面对禁令,很多家长的反应竟然是不知所措。早在十年前,教育部已下发过类似文件,近些年来多地教育部门更是频频发布禁令,但“奥数热”并未得到遏制,奥赛证书反而成为“小升初”的“证书之王”。禁了奥数,会否又出现其他新花样?
奥数屡禁不止,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老大难问题,尽管禁令一道接一道,但十年来,奥数不仅没有被禁止,且热度不减反增。某种程度上说,奥数已经成为竞争的重要筹码,为了升入重点学校,无数家长和孩子不得不选择奥数培训班,而相比“拼爹”、花钱找关系等潜规则,奥数甚至已成为确保竞争公平的重要依托。
这种现实根源于教育资源的严重失衡——本就投入不足的资源向少数“名校”集中,形成了若干“超级牛校”,而多数普通学校却因为资源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受影响,形成良莠不齐的局面,进而制造出极少数优势资源与海量教育需求的矛盾。稀缺而不均衡的教育资源与大量的教育需求,自然决定了教育资源价格的高企。
在传统的望子成龙观念驱使下,家长对重点学校更是趋之若鹜。富裕的家长愿意也能够花钱满足重点学校设置的各种门槛,比如购房产、高昂的择校费等等,自然也不会在乎花多少钱给孩子上培训班,参与诸如奥数这样的竞争,而中低收入阶层,则除了参加奥数这样的竞争,要想挤进重点学校别无他途,自然也就不惜忍痛参与。
也正是看准了这一强劲的现实需求,奥数培训机构、重点学校等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链,而这也架空了奥数禁令。就此而言,在教育资源失衡导致的供需矛盾没有得到解决的前提下,即使相关部门有心禁止,也无力使奥数彻底废黜,而奥数禁令,更难以解除人们对教育资源失衡的种种忧虑,比如奥数取消后“拼爹”更甚,等等。
因此,从教育公平、社会阶层的流动来说,相关部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奥数禁令背后的公平焦虑。而这,首先要做的是真正改善教育资源的供给,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承诺,如果我们能够将各学校的资源进行均衡调配,减少学校间师资力量、软硬件条件的过大差距,各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本质改善,奥数自然就会失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