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乡村一间房”的观念正在悄然改变。福建不少高校毕业生自愿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打起行李回到农村创业——
大学生回家乡创办生态农场
福建农林大学软件工程学院2011届毕业生黄灵武毕业一年来,在家乡浦城县莲塘镇东源村创建了一个既有农业、林业,又有鸡、鸭、鱼等养殖业的综合生态农场,在自己实现致富的同时带动了多户农民创收。今年2月28日,黄灵武与漳州师范学院某创业团队签订了合作合同,以其创新的运营模式与技术入股,准备在福建周宁县创办一个新生态农场。
大三返乡筹建生态农场
与许多同龄人不同,黄灵武从小学就喜欢看央视农业频道的《每日农经》、《致富经》和《聚焦三农》,每天晚上9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梦想以后能从事养殖行业。于是,学计算机的他在大学里经常“猫”在图书馆“啃”动物科学方面的书籍。
2010年秋季,已经读大三的黄灵武通过当地团县委和林业局的帮助,开始在老家筹备农场。“大学生还回来当农民?”一时间,此举引起了当地村民的不解和议论。
“说实话,当时我很害怕失败。毕竟大学生弄这些农业项目似乎很不可理喻,如果失败了,相信很快在当地就会成为笑柄。”黄灵武说,后来他静下心来考虑了一段时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能怕失败。
刚开始建设厂房的那几个月,黄灵武时常感觉到体力不支。“当时厂房二区开工建设,厂房一区加紧内部保温室内材料布局,厂房二区从前期设计到购买详细材料全部由我自己统筹,鸡苗又提前运到,这几件事夹杂在一起,简直累到坐着都能睡着的状态。”黄灵武说。
除了厂房建设外,黄灵武还向当地农民租了11亩地,自己和3个雇工将所有土地翻耕了一番,插秧种上了稻谷。4个月时间,农场建设总算完成,而这个身高1米64的闽北小伙子体重从原本108斤降至88斤。
在实践中探索生态放养
“停!先别往前走,到旁边小河把鞋底洗干净再过去。”眼看就要到了农场住所,黄灵武突然叫住了记者。他解释说,做生态养殖业最关键的是卫生,如果有外人进来,都必须先清洗鞋底,以避免外来细菌带入引发病疫。
黄灵武的生态农场分为种植区、育雏区、放养区和水田混合种养区。与其他农场不同的是,生态农场遵循生态循环法则形成简单立体的短生物链循环种养模式,让物质和能量在这个体系中得到最大利用。黄灵武解释说,比如将种植区生产出来的禾本科草料给鸡、鸭、鹅、鱼吃,然后再将鸡、鸭、鹅、鱼排出的粪便进行再利用——直接投给鱼吃或作为养蝇蛆的原材料,剩下的粪便留作种植区植物的养分供给。
生态放养可以让鸡、鸭、鹅等在这些环境中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并自由觅食,让其更健康,但也存在不少风险。在黄灵武农场的水田混合种养区,经常有野猪出没破坏作物的生长,也让水母鸭受了不小惊吓。
2011年8月,一场“苗柏”台风带来了强降雨,黄灵武的种养区旁边的小河水势大涨,1000余只刚养了不到20天的水母鸭被冲散了,如果这些水母鸭没了的话,将至少损失6000元!对于刚刚起步的黄灵武来说,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刚收拾完鸡场的黄灵武来不及带任何雨具,冒着密集的雨点儿,一头就扎进暴雨中从上游往下游开始找寻。终于,20分钟后,黄灵武在离种养区2公里处河边看到了站在田埂上那群充满无助神色的鸭子。
接到最大一笔订单
除了“天灾”外,“病灾”也骚扰着农场。2011年9月20日,可能由于天气变化过快,导致“新城疫”(亚洲鸡瘟)的出现,黄灵武的农场6只土鸡死于同一特征:头部发紫,粪便显绿色,解剖发现肠子出血,肝脏坏死。而这些鸡都是在凌晨挣扎中死亡的,同时又符合“霍乱”(又称“巴氏杆菌病”)症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请教了当地一位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的学长,而用药之后,只是控制了其中部分土鸡,并未完全控制病情。第二天,黄灵武就提着病鸡和死鸡找到了当地“土鸡王”——从业多年的“石碑土鸡合作社”社长刘云仕,病疫总算得到控制。渐渐地,农场订单开始多了起来。2011年7月12日,一个从福州做食品加工的商人在黄灵武农场观察了一周后,和黄灵武签下了创建农场以来最大一笔订单——7500只水母鸭!88天后,这位商人过来取货,对黄灵武的养殖的鸭子非常满意,原定35元一只的价格,提到了37元。这笔订单的销售额近30万元,这一单便可有8万余元的盈利。黄灵武说:“农村有丰富的资源,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有许多创业机会,只要精心准备,找准项目,不难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