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曾因得不到认可而在发展中屡受挑战。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从2004年建院初期,年招生量和年在校人数仅有600余人和1000余人。十年发展使这两项数据已增至4000余人和1.2万余人,就业率连续8年稳居甘肃高职院校前两名,领跑全省20多所职校。学校的发展证明了职业教育同样有“春天”。做好专业建设顶层设计、明确培养人才目标和完善实践教学是高职跨越发展,提高就业率和学生竞争力的三大法宝,这对其它高职院校有借鉴意义。
高职发展实现招生和就业双提升
作为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兰州资环学院于2004年由三所学校合并改建而成。学校成立初期年招生量不足600人,在校人数仅有1000余人,而如今,学校年招生量均在4000人以上,拥有1.2万余名在校生。在实现招生量突破的同时,学校的就业率也迅速提高,从2008年的86%增长到去年的96.7%,为社会培养了4万余名技能型人才。
虽然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但凭借独特的专业优势和技能以及明确的就业目标,兰州资环学院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并没感受到太大的压力。
23岁的贺海军今年6月从兰州资环学院毕业。目前,在宁夏一家国有企业从事选矿工作。对这份月工资3000元以上且有五险一金、标准宿舍和轮休假期的工作,他很满意。
学校就业处处长张琳介绍,该校近年来就业率均保持在90%左右。截至今年7月,该校3000多名毕业生中有近87%的学生已签订就业协议,其中进入国企和民企的毕业生分别占五成和四成左右。“未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7月报名参加了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基层服务项目选拔考试,因为到9月才公布录用结果,所以这部分就业率还未统计在内。”
“我们的毕业生在国营大中型企业就业占近六成,超过六成的毕业生就业所从事行业为煤矿、化工、金属矿山、有色金属等资源类行业,服务区域则以甘肃、新疆、内蒙古等西部省份为主,毕业生已分布到了全国29个省、直辖市。”张琳说。
一份统计显示,兰州资环学院2012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2998元高于全国其他骨干高职院校的281元。同时,兰州资环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满意率评价达90%以上,普遍认为毕业生“工作态度好”、“能吃苦耐劳”、“团队协作意识强”、“动手能力强”。
三大法宝助高职“阳光”发展
兰州资环学院院长时宁国介绍,高职要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突出重围,培养出有竞争力、受市场青睐的学生就必须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高职学校要发展,首先要做好学校和学生两个层面的准确定位。”
一是准确定位高职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要考虑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行业需求,有特色的专业设计理念,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时宁国说,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之所以存在较大的办学差距,归根结底,是因为学校对专业设置的思考不到位。
时宁国认为,专业设置不能一哄而上,要注重错位布局,“要做到专业人无我有,同时兼顾非均衡建设,强调校内设置专业时每个专业的份量是不一样的,因为分量关乎软硬件投资,要注重对既能做大又能做强的专业投资。”
时宁国用星级管理的方式来对学校专业进行分类。“对于采矿类这类五星级专业来说,既要做大又要做强,而对于气象类这类四星级专业来说,只能做强,不能做太大,因为行业需求量有限,如果一哄而上扩大规模,学生就业时会遭遇‘堵车’。”
在时宁国看来,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灵魂,因为国家和省市政策倾斜、师资力量投入等都是跟着专业走。“真正好学校面向社会所有认可的专业并不是很多,我们要让社会知道,需求哪种岗位就去哪个学校招聘,因此高职要准确定位专业设计。”
记者采访了解到,几年前,社会对外语和计算机信息化等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高,鉴于此,一些高职扩大专业招生规模,但几年后,由于毕业人数远大于市场需求量,学生就业亮起红灯。“因此高职学院专业设计不能仅以市场需求为判断,如果这样发展,高职很可能‘误入歧途’。”时宁国说。
另一方面,时宁国认为,定位好专业设计才能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目标既要符合高职院校培养管理生产服务一线人员的目的,又要符合行业特色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这样才能使学生留得下、用人单位用得上。”
此外,张琳认为,高职院校除了定位好专业设计和人才培养目标外,还应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提升学生就业技能。现在,有的职校“做乱”了职业教育,不重视理论实践结合,将实习环节“简单化”和“延长化”,名义上学习技能,实际上把学生介绍到工厂做代工,实习与专业没多大关系,学生难以掌握专业技能,且时间长达一年。“在实习环节中,我们要求学生学习专业必须与实习专业对口,三年中有半学期用来实习,不宜过长。”
高职院校发展仍有困难突出重围需多方给力
时宁国等认为,近年来,在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以及各项政策支持下,包括兰州资环学院在内的一些高职院校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受制于传统观念影响,高职发展仍有待突围。
首先,目前,经费投入不足是影响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尽管这几年中央和省上支持力度很大,但办高等教育需要充足的经费,需要投入硬件设施建设。”时宁国说,因为比之于本科院校来说,高职更注重技能教育培训,这就需要大量的实验室等硬件设施。
其次,从办学体制和机制上看,目前,职校最缺乏的是政府层面的推动校企进一步合作的国家制度。
时宁国告诉记者,职业教育面向行业和企业,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但现实情况是,学校有心无力,企业有力无心,政府虽有心有力但无体制。他坦言,由于一些企业涉及到危险行业,担心承担学生实习期间潜在的风险和责任。目前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主要来自学校对企业无微不至的服务,有时还需要打“人情牌”,请校友所在企业给予支持。“但如果这个校友不在企业工作,这条链也就断了。”
据介绍,职业教育的发展牵涉很多部门比如工商、国资等部门,这并非一个行业、一个学校就能推动。“政府层面宜尽快出台政策,行政推动职业教育发展,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比如可通过给予企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让其认识到接受实习生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对职业教育和职校仍有偏见,有待提高。“社会不认可职校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但事实上,职校承载的社会责任比本科院校更重要。”时宁国说,无可否认,高职生源在综合素质方面可能逊于本科院校。“我们有些学生确实有一些素质缺陷,比如有不良嗜好、偏科现象严重及责任意识较差。高职院校老师要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投入更多的精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得到认可。”
时宁国说,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相关部门应该大力宣传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多渠道提高对高职认识和评价,助推高职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