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建设 >> 列表信息 >> 详细信息

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一年历程及成果

2011/7/1 19:50:00    【 】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2007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建设工作全铺开,此举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意义深远。
 
    背景与政策
    一年多来,首批立项的28所高职院校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加强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在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对于示范性院校建设的意义。周济部长强调,“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就是国家新时期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工程和质量工程,通过示范性院校建设,将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特别在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各个方面,能够取得明显的进展,发挥积极的楷模作用,总结出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制度,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加快改革和发展,带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必将建成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高职院校,有利于凝聚全社会重视高职教育的共识,优化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环境,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引领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2006年11月3日,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性院校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具体任务是,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招数60万以上在校生,为社会提供各类培训200万人次;重点建成500个左右产业覆盖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在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建成4000门左右优质专业核心课程,1500种特色教材和教学课件,每个专业带动区域和行业内3个以上相关专业主干课程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围绕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研制并推广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供技术支撑;推动示范院校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与区域内中高等职业院枝的对口交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提高示范院校整体水平;二是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三是加强重点专业领域建设:四是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五是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2006年11月13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召开视频会,介绍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有关情况,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枝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至少安排20亿元资金用于该建设计划。2006年12月8日,财政部、教育部正式批准28所高职院校为第一批立项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示范性院校建设工作进入2007年后,工作围绕示范性院校建设的主要内容层层展开。
    ◆2007年2月,正式筹建项目建设运行监测中心。该中心主要任务是对各建设院校的发展动态进行实时跟踪,具体通过若干观测点进行信息采集和监测,并分别提出详细的分析报告。与此同时,运行绩效与监控信息项目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运行绩效与监控信息分析项目持续时间初步确定约为5年,将于2011年基本完成。项目将以“十一五”期间相继立项的100所建设院校为基点,围绕其整体发展情况建立信息采集与绩效监控分析系统,对建设院校的计划实施情况做出全面的信息数据系统跟踪及监控分析,以确保建设计划实施的效益。
    ◆2007年6月13日,教育部高教司发出《关于开展“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6年度立项建设院校建设进展调查的通知》。
    ◆2007年7月4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按照“地方为主、中央引导、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建设计划实行中央、地方和项目院校分级管理的方式,以院校管理为基础,地方管理为主。建设计划专项资金由中央、地方和项目院校共同承担,按照统一规划、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结余留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同时,教育部财政部共同成立建设计划领导小组.领导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日常工作。
    ◆21007年9月23日,教育部、财政部公示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7年度拟立项建设院校名单。
    ◆2007年10月13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出《关于确定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住的通知》,正式确定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42所院校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7年度立项建设院校。
    ◆2007年11月21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示范性高职院校课程开发与教学赍源建设研讨会”,中央级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启动。
 
    进程与管理
    2006年,根据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和管理办法,启动第一批30所左右示范院校的项目建设。中央财政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安排资金,地方财政按职责划分对示范院校项目进行重点支持。2007年,启动第二批40所左右示范院校的项目建设;启动中央级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庠建设并完成公共管理平台建设。继续执行首批示范院校的项目建设。中央财政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安排资金,地方财政按职责划分对示范院校项目进行重点支持。2008年,启动第三批30所左右示范院校的项目建设。完成首批示范院校的项目建设并进行验收,继续执行第二批示范院校的项目建设。中央财政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安排资金,地方财政按职责划分对示范院校项目进行重点支持。2009年,继续执行第三批示范院校的项目建设,完成第二批示范院校的项目建设并进行验收。中央财政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安排资金,地方财政按职责划分对示范院校项目进行重点支持。2010年,完成第三批示范院校的项目建设并进行验收。对因考核不合格而淘汰院校的空缺数额进行滚动补充,安排预留经费对项目执行情况突出的院校进行支持和奖励。
    为加强管理监控,教育部财政部共同成立建设计划领导小组.领导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日常工作,同时,实施过程监控,绩效管理。2007年初,教育部高教司、财务司和财政部教科文司成立了专门机构,启动运行绩效与监控信息分析项目,定期发布“网站观测简报”,建立信息采集与绩效监控分析系统。
    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专家,组织专家制定了严格的入选条件,严格把握评审标准,如提出了除“应是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达到领导能力领先、综合水平领先、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专业建设领先、社会服务领先”等人选条件,还要具有“良好的建设环境,特别严格是地方政府和院校举办方对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应达到建设计划要求,并列入年度预算.能保证及时足额到位”等条件。同时,还制定和公示了具体和细化的申报条件和要求。为了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在相关文件中,还细化了资金使用规定,如规定中央专项资金用于实验实训设备购置部分的经费一般不超过中央专项资金总额的50%。中央专项资金用于师资队伍建设部分的经费一般不超过中央专项资金总额的15%,其中1/3可用于聘用上述类型兼职教师。地方和项目院校必须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其中用于聘用上述类型兼职教帅的经费原则上不低十中央专项资金,等等。
    项目严格遵照“宁缺毋滥”的原则,2006年原计划人选30所院校,经过严格的选拔,只有28所学校入围。对此,高教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解释说,一些职业院校在申报和答辩时没有完全领会计划的精神。计划的宗旨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切实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引导高等职业院校把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不断提高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示范院校不仅是投资建设的示范,更是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要有高起点、高标准和高目标。高起点是指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找准本专业领域人才培养中最需要解决而又最难解决的问题,从强化特色和提高质量的难处人手;高标准是要强调建设过程的精细,即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策划、细化任务、细化指标、细化监测;高目标是指在解决问题上有创新和突破.真正为其他院校做出榜样和示范。这些要求在申报院校中同样得到了反馈。示范院校评选是一个艰难的开始。项目是系统的,长期的,中央财政对入选示范院校实行三年经费一次确定、三年到位,项目逐年考核、适时调整的做法。对年度绩效考核不合格的院校,终止立项和支持。为了要入围示范就要制定高标准的详细的目标计划,一旦入围,就必须按时、按预期计划执行落实。
 
    阶段成果
    项目启动一年来,在2006年度中央财政累计投入4亿元的引导下,地方财政已到位资金817亿元,企业行业支持投入已到位1 63亿元。2007年度,中央财政继续投入5 8亿元,带动了更多的地方资金、企业行业资金对该项目的投入。
    首批立项建设的28所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扎实推进示范院校建设工作。他们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其中包括5 334个校外实习基地,并聘请了5 394位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有5 009家企业与这些建设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共计接收实习学生23 7万人次、就业毕业生3 5万人。
    在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院校生均预算内经费标准逐步升高,平均升幅为20%,最大达到370%;各院校跨省招生平均比例从16%提高到22%,最高达到51%;中、东部院校对西部招生平均比例从4 4%提高到8 6%,最高达到20%。对口支援培训教师与学生近万人,对口支援188所院校,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与鉴定21万人次。另有8 8万名贫困学生获得奖助学金。   
    在项目启动之时,周济部长就曾多次强调,“示范院校要做发展的模式。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实践教学、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面起到模范和带头作用”。
    一年多来,首批立项的高职院校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论坛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一周年交流会”上,有来自105家企业,41家行业协会及其他机构参加了会议,参会高职院校是155所,企业与行业协会数量与高职院校数量达到了1:1。在大会交流上,交流的院校与自己的合作企业都是以团队的形式高调出场,向教育界展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典型案例。
 
    示范案例
    (1)威海职业学院。以产权联结为纽带,引进资金1 100万元.把威海东方模具有限公司、威海天信电子有限公司、威海精密机床附件厂3家企业引入学校,建立了“双向嵌入”式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学院初步建立起了以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为主体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了从专业认知和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真实工作环境岗位适应性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到就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条件体系。一年来,扩建了16个、新建了21个实验实训室,扩建了7个,新建了1个校内实训基地,扩建了4个,新建了3个生产性教学工厂,扩建了3个创新工作室,新建了36个校外实习基地。校内有生产性实训产品5大类、30多个品种、1 000多种规格。优良的实践条件和丰富的产品项目成为“工学结合”的有效载体。

    (2)宁波职业学院。在中央财政的拉动下,地方政府对学校投人不断加大。宁波地方财政对国家示范建设资金实行1:2配套,同时,生均经费拨款达到了4 800元/人,并将逐渐达到生均7000元/人。
    示范建设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的积极性。示范建设一年来,与学院合作企业新增130多家,校企共建学习型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国目前最大的注塑机生产基地宁波海天集团投资1 000多万元在学校建设海天大楼,投入500多万元设备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宁波迅达公司占地45亩的堆场成为学院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并投入100多万元设备建设校内物流实训基地。学院2007年首次自主招生,机电专业生源火爆,报名数和招生数比例达到了20:1。机电一体化与物流专业东西部合作院校达到了5所,在机电一体化和物流专业学习的西部学生超过了200人。
    (3)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校企合作、分段培养”数控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东方电气集团加工大型叶片的数控机床主操手和技术骨干中90%是该校学生。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控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与东方电气集团等共同研究和制定数控技术专业岗位职业标准的同时,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形成了“主操手——助理工艺师——工艺师”的数控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分段培养”模式。
  
    同时,东方电气集团正与学校按“校中厂”模式,共建5000平方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产学研校企联合体,共同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4)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产与经营专业与新实良种公司深度融合,部门负责人、专业教师、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共同创建了学生以员工身份在企业中进行一个生产周期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一轮半”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以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周期进行顶岗实习,企业、学生、学院三赢;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专业建设机制,专业与行业、产业协同发展。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校企联手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
    (5)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适合农业院校特点的工学结合新途径,在完善和创新产学研合作五种模式过程中确立了“校县合作搭台,工学结合切人,五种模式运作,育人服务双赢”的新思路,使工学结合更贴近行业特点,更富学院特色。
    学院在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期,遇到了涉农密集岗位少、大型龙头企业少、企业顶岗实习需求少和专业与农户结合多、组织农户与政府联系多、学生生产实习与季节关系多等“三少”“三多”的矛盾。为此,学院调整了工学结合的思路,立足涉农专业现状与优势,把着眼点放在新农村建设上,按照专业类型的不同特点,探索实践任务驱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项目导向、产学一体等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模式。选择农业色彩明显的生物技术、园艺技术、畜牧兽医、生物制药的专业,依托学院长期以来建立的13个产学研基地和部分涉农企业,具体实践农业院校技术服务型、基地示范型、科技包村型、专家大院型、企业带动型等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五种模式。把学生带到农户的田间地头,带到农户的果园、设施蔬菜大棚、畜牧养殖小区,让学生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去学习,去实践、去生产。
    (6)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与奇瑞公司进行校企深度合作,逐步形成了“融入式”合作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双方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例会及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有效地保证了校企合作的有序运行;通过教学紧密合作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充分反映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通过双方共同管理,使学生在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和职业素质养成、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更加贴近企业需要;通过引入企业文化,校企双方共同举办别具特色的系列文化活动,使学生对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等更加认同;同时,在管理参与、文化融通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也为企业选人、用人,安排合适的就业岗位奠定了基础。
    (7)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煤炭企业,构建“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与河南平禹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确定了煤矿通风安全专业订单“2+1”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解决了煤矿生产一线技术人才紧缺问题,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率等。
    (8)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和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2个重点建设专业纷纷联手国际国内知名企业,通过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室、共同培训教师等多种形式,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其中,印刷技术专业与海德堡公司合作共建了五大人才培养平台。德国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印刷技术与设备制造商,其产品在珠三角的进口印刷设备中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开展示范校建设以来,印刷技术专业与海德堡公司在原有基地建设合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强化生产性实训,重构课程体系,共建专业队伍,拓展国际合作,开展技术服务,逐步建立起五大平台。
    一是生产实训共时:海德堡提供核心技术与设备,学校提供场地、流程布局、实训项目开发、生产定单,建立了实训、生产同时进行的海德堡印刷技术中心。二是课程体系共构:海德堡提供技术标准与资源,学校按印前、印中、印后生产流程设置课程体系.开发3P课程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三是专业队伍共建:学校聘请海德堡大中华区cEo任名誉院长、深圳区总经理为专业带头人,德国专家、工程师参与课程教学;学校定期为海德堡公司培训工程师,德国海德堡印刷媒体学院分批接收专业教师赴德讲学、访问或进修。四是国际伙伴共享:作为海德堡全球教育合作伙伴三大成员之一,深职院与全球多家印刷院校、研发机构、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五是技术服务共赢:企业、学校分别担任行业协会的正副会长,联合政府共同搭建立足深圳、辐射珠三角的印刷行业技术交流与服务平台,引进国际印刷标准,建立印刷测试中心,合作开发CTP等新岗位的高技能培训认证标准。
    (9)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一直在摸索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在20世纪90年代初学院借鉴北美CBE/DECUM课程开发方法,以满足行业、企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为基本准则,以企业人才需求作为课程的出发点,构建了能力本位,模块化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课程中注入了与职业岗位贴近的教学内容,缩短了毕业生的上岗适应期。但是这种课程开发虽然源于生产实际,但课程设置没有还“工程原貌”,缺乏系统性,以致毕业生与零距离上岗要求仍有一段差距。示范性院校建设以来,学校应用CBE/DACUM课程开发方法。借鉴了“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结合学院的实践,在学院多年的课改基础上,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选择典型载体,运用“行动导向”教学观创设教学情境.开发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3343)模式”。

    通过校企专家的双循环开发与论证,运用工作任务向行动领域转换的能力递减法、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的能力递增法、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转换的能力分担法,构建了数控技术等7个专业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10)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示范院校建设一年来,学院坚持走深化改革,提升质量、创建品牌的内涵建设发展道路,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为突破口,进一步突出企业办学校,学校办企业的特色,深入推进校企互动与交流,实践“专业+车间/公司/项目+员工/服务”的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模式,面向企业全方位开展技术服务,发挥行业与区域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的职能,积极推进四项服务,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学院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积极推进“四项服务”:教师为企业进行产品研发.不断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周定伍教授用五轴数控加工代替专机加工,创新螺杆星轮副加工新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院还有83位教师承担21家企业的研发项目55项,创经济效益166万元。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教师研发团队与天一公司技术人员联合开发的新型铸铝机车齿轮罩,批量生产,安装在DJ4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上;利用实训基地为企业加工和生产产品,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经营性实训,数控技术应用、电子信息等专业为区域中小企业提供产品加工服务,开展加工服务项目51项,产值1 608亿元;开发“菜单式”培训项目,送教进厂,为行业、企业、社会培训高技能人才4 860人;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进行设备故障诊断。学院有34位教师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6项,张克昌老师被企业誉为解决数控设备故障的“名医”。
    目前,第二批选出的42所院校正在加紧建设,2008年还将启动30所左右立项建设院校的遴选。截至发稿,教育部刚刚召开2008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工作会议,确定了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599万人,其中普通本科30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299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迈向美好的明天!
 
   
(作者:刘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5期 )
 

院校推荐
欢迎考生家长进入院校推荐查询咨询各类院校,为考生准确填报院校录取志愿作准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