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10届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满意度均有较大提升
毕业生认为大学专业教学最大问题是缺乏实践
毕业三年后对母校校友服务最大的期待是使用母校图书馆和建立校友联系网
2010届本科院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是61%,高于2009届10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为51%,高于2009届8个百分点。各类型院校的校友推荐度[ 校友推荐度:在同等分数同类型学校条件下,2010届大学毕业生是否愿意推荐母校给亲朋好友去就读。推荐度计算公式分子是回答愿意推荐的人数,分母是回答愿意推荐、不愿意推荐、不确定的总人数。]均比2009届有很大的提高。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同度有所提高。
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届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 校友满意度:被调查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给自己所毕业的大学进行满意度打分。选项有“非常满意、很满意、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无法评估”共6项,其中“满意、很满意、非常满意”属于满意的范围,“不满意”、“很不满意”属于不满意的范围,选择“无法评估”的人群比例相对较小,所以本报告中的满意度分析集中在回答了“满意”或“不满意”的人群。]与2009届相比,总体上升7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校友满意度为82%,高于2009届6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校友满意度为76%,高于2009届8个百分点。大学毕业生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2010届大学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本科50%,高职高专46%)、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本科20%,高职高专18%);其中本科毕业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最主要的是加强专业实习(85%),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最主要的是加强专业技能相关实训(69%)。对于已毕业三年的2007届大学毕业生来说,认为母校专业教学中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的比例更高(本科72%,高职69%)。这一方面可能由于几年前的大学专业教学中更加缺乏实践环节,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作三年后,更高的工作要求使得毕业生更多地发现到当初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的不足。可见,加强教学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的最主要的要求。
有68%的2007届本科毕业生希望可以使用母校的图书馆系统,其他较受本科毕业生欢迎的校友服务有建立校友联系网(61%),组织在本人所在地的校友聚会活动(46%),组织在母校的校友聚会活动(如校庆活动)(45%)。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希望母校提供的校友服务类型[ 校友服务类型:指母校对毕业后的大学毕业生提供的一系列的服务项目,这代表大学对人才的培养拓展到校园之外;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校友的更多关怀。]前两位是建立校友联系网(59%)和使用母校的图书馆系统(52%)。
2007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后都认为基础知识面的扩展(本科62%,高职高专54%)、人生观的建立(本科45%,高职高专39%)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本科39%,高职高专41%)是母校对事业和生活帮助最大的前3位的活动。
11、2010届大学毕业生求职难度降低,月收入期待底线连续两届上升
2010届毕业生最主要成功求职渠道:本科与高职高专大不相同
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成本[ 求职成本:指的是大学毕业求职活动的总花费(服装、差旅、印制简历及其他)。](1057元)相较2009届(1134元)下降,但仍然高于2008届(998元)的求职成本水平。2010届求职份数(8份)也比2009届(9份)有一定的下降,可以看出2010届大学毕业生求职难度降低。
2010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期待底线[ 月收入期待底线: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毕业时第一份工作能够接受的最低月收入。]连续两届上升。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期待底线比2008届上升了约500元,2010届这一上升趋势略有缓和,但仍比2009届上升约300元。这个月收入期待变化可能与物价上涨有关。
2010届本科毕业生最主要的求职成功渠道是通过本大学的招聘活动或发布的招聘信息(32%);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最主要的求职成功渠道是通过朋友和亲戚得到招聘信息(23%)。
12、2010届大学毕业生读研比例较去年下降,读研首要动机是就业前景
“211”院校留学比例上升,非“211”本科院校留学比例下降
高职高专毕业生专转本比例最高的专业类为法律实务类、临床医学类
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比2009届下降。“211”院校毕业生的读研比例为10.6%,比2009届(11.9%)下降1.3个百分点;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读研比例为5.9%,比2009届(7.7%)下降1.8个百分点。在今年就业明显好转的形势下,可能更多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工作,而不是一毕业就读研。2010届本科专业类中读研比例最高的是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为22.7%;读研比例最低的是艺术类(2.7%)。2010届本科毕业后就读研的毕业生中,有30%研究生转换了专业。其中,转换专业比例最高的专业类是环境与安全类,有79%的读研学生转换了专业;转换专业比例最低的是法学类,为1%。
2010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最主要的动机是就业前景好(31%)和职业发展需要(27%),有7%的人因为就业难暂时读研。读研时转换专业的人群最主要的动机是符合兴趣爱好(27%)和就业前景好(23%)。读研人群选择研究生院校时最关注的因素是所学专业的声誉(44%)和学校的牌子(24%)。
2010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的人群认为,母校本科学术准备最需要改进的前3项分别是学术批判性思维能力(26%)、专业课程知识(23%)和研究方法(19%)。批判性思维是核心的创新能力。
“211”院校2010届留学比例为2.21%,比2009届(1.64%)上升0.57个百分点,相比其国内读研比例减少的情况,可以看出,“211”院校毕业生选择出国继续深造有明显上升。非“211”本科院校2010届的留学比例为0.65%,比2009届略有降低。2010届出国留学的毕业生有近一半选择工商管理学作为研究生专业(45.1%)。
2010届专转本比例最高的高职高专专业类是法律实务类(6.7%),其次为临床医学类(6.0%)。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读本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职业发展需要(32%)和就业前景好(29%)。